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2019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启,部长们在这里直面热点,回应关切。
记者:
现在去博物馆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就是大人小孩都在周末、节假日去博物馆,但是博物馆也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千篇一律、人满为患,对这种现象文物局有什么措施?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
谢谢你对文博事业的关心。大家知道,现在博物馆处于“成长期的烦恼”。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是社会需求比较大。最近三年,每年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增量都在一亿左右。到去年年底,我们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达到了10.08亿人次。
刘玉珠:
另外一方面,博物馆发展比较迅猛。现在每年新增的博物馆都在180家左右,目前,全国在各级政府备案的博物馆就达到了5136家,应该说增量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春节期间,博物馆人气爆棚,这一点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七天是4.15亿的旅游人次,其中40%以上旅游人次走进了博物馆,说明大家对博物馆的厚爱。
刘玉珠:
现在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人民对于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所能提供的供给和服务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很多路要走。
刘玉珠:
我们今年重点是紧扣博物馆的职能定位,尤其是围绕着博物馆的短板和难点,下大力气来解决这些瓶颈性的问题。我们争取在今年和有关部门一起,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满足参观者对博物馆新的需求。
刘玉珠:
我在这里还想强调,因为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的机构,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和古建筑为主体的博物馆,它的文物安全、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任何的弱化和松懈。但同时,博物馆又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它不是一般的庙会、集市,也不是娱乐场所,它应该是高尚社会风气展示和引导的场所。
刘玉珠:
我们说博物馆高雅而不深奥,亲和但不媚俗,这就是博物馆的一个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底线。感谢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来对博物馆的重视、关心和厚爱。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注我们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
主持人:
还有一个网友问题,他们说去年中央出台了加强和保护文物利用的决定,他们说措施不少,但是很多人关心这些措施能不能落地?他们希望您在这儿做一个回应。
刘玉珠:
谢谢这位网友对我们文物事业的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我们文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出台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刘玉珠:
这两个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我们文物事业的顶层设计。有了顶层设计,要把它落实到位、落实好,就像这位网友所说的,这是我们全国文博系统面临的首要任务。
刘玉珠:
在这方面,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协调各方力量。我们已经把《若干意见》所涉及到的16个方面、57项改革任务进行逐条分解和细化,并在2018年10月份,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会同36个中央部门,逐条研究落实这个意见。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进展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在这里要感谢中央相关部门对文物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刘玉珠:
第二方面,顶层设计要见成效的话,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个文件的成败或者效果如何,往往体现在“最后一公里”上。这几年,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事业的发展。这两个文件出台以后,全国已经有18个省级党委和政府正在制定关于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有20个省级党委和政府正在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方案。各地文件的出台,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
刘玉珠:
我在这里多说一句,在去年全国进行的机构改革当中,我们省级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上,总体而言是有所加强的,这要特别感谢各地的决策者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刘玉珠:
但现在有一个倾向,就是市县级文物机构队伍编制有弱化的趋势,在这里拜托各市县的书记、市县长们,正在进行的市县机构改革当中,能够结合本地实际,多关心和支持一下我们基层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队伍建设,请他们在决策时能够“高抬贵手”,在“最后一公里”上为我们做好基础工作,因为我觉得落实、落细、落地的关键,往往是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拜托各地的书记、市县长们。
(根据网络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