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笑中带泪” 这要求高不高?
4月29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委员会、行风建设委员会,就“少数民间相声表演团体在公共场合暴露出的不当行为、不良风气引起广大网民、社会公众的关注、质疑和反对,损害了相声界的良好社会形象”,发出三点倡议。一是“坚决抵制封建行帮陋习”,具体指出“三年学徒,两年效力”“以师命家法为大”“清理门户”等问题。二是“坚决抵制恶俗粗劣表演”,“让人们在含着眼泪的笑声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三是“坚决抵制歪曲事实恶意炒作。”
倡议发出后,民间相声团体发展较好的北京、天津曲协发文倡导本地曲艺工作者响应号召。5月2日,曲协在青岛召开的“新时代大学生曲艺社团建设与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人士就响应倡议发表谈话。6日,曲协就倡议组织召开由曲协领导、著名演员、文化学者、青年演员(也是民间相声团体从业者)参加的座谈会,指出要坚决杜绝只讲“笑果”不讲后果等思想、倾向、行为。此外,中国曲协二人转艺术委员会也召开座谈会,响应号召。
几乎与曲协倡议同时,德云社天津剧场开幕,票房大卖,众多粉丝、民众在剧场外围观、聚集,场面之火爆一时无两。而关于曲协倡议是否剑指德云社,及对多年前“反三俗”倡议的钩沉,成了互联网上曲艺爱好者和各种娱乐自媒体近期讨论的热点,万年老瓜常说常新。郭德纲则通过微博公开表示响应曲协号召。
笔者以为,此次曲协倡议点出的问题,不止一个团体和演员身上存在,而产生的原因也有一定普遍性。
纵观近年来相声界的各种新闻,师徒反目者有之,搭档裂穴者有之,“斗倒”班主者有之,班社分崩离析者有之,同行矛盾上演全武行者有之,处理与粉丝关系不当引发争议者有之。一宗宗、一件件发生在不同城市、不同班社中的事情,在网络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在娱乐圈的众多故事里,相声圈这点事既有普遍性,又有由旧规矩、老传统,特别是师徒制带来的独特性。
相声演员摆脱传统陋习,从1950年代就开始了。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自觉,当时很多重要的相声艺术家主动与一些旧规矩、传统决裂。此后很多年,传统师徒关系普遍转变成师生关系,“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等也逐渐消失。当然,师徒间的情谊,作为传统中好的方面保留下来。许多师徒相处的佳话,成了相声演员在访谈和回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要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这种变化的发生,和院团制建立有必然的关系。师父是院团演员,徒弟通过参加学员班也成为院团的演员。成名的师父虽然能给徒弟带来更好的机会,但徒弟基本生活还有院团提供保障,师徒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自然就弱化了。
而现在,随着民营演出市场发展壮大,相声从业人员激增,市场总量饱和,角儿的作用凸显。有角儿的社团就有观众、有收入。没有院团体制保护,演一场挣一场钱的民间演员,怎么跟角儿建立关系,成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拜师、成为师父的团体里的演员,这是一条出路。师父喜欢的徒弟能得到更多的演出,师父利用自身人脉、影响力为徒弟创造机会,徒弟就有可能成为角儿,再重复师父的模式。师父不给自己提供机会,就有可能师徒反目;给了机会,觉得自己也能当师父了,而师父还在上面压着,也可能会反目成仇。在综艺节目中,一众弟子对师父的战战兢兢,是止于对名师、严师艺术的崇拜和敬畏,还是已经掺杂进对组织中最有权力者的畏惧?
这种利益关系和结构,还带来收徒泛滥。体制内外,成名或者名气不大的演员,都大开山门。要给自己找个门户的,完全不从事这个行业、想要多条门路增加人脉的,都择其所需找到攀得上的师父,成为相声门里人。甚至有的演员收徒也明码标价,至于有多少是真教,又有多少真学,只有师徒自己心里清楚。泛滥之下,收徒成了产业,拥有自己的“队伍”成了维系行业地位的手段,徒弟跟别人学习成了忌讳,由此而来的各种纠纷又成了新闻。
“让人们在含着眼泪的笑声中得到教育和启迪”,是此次倡议中被集中讨论的一句话。什么是含着眼泪的笑声,倡议没有给出特别明确的说明。听相声会出现流泪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吗?
从制造笑料开始,以煽情结尾,所谓“喜头悲尾”,几乎成了现在小品的最主要形态,对此的批评很多。相声表演有自身形式的限制,想达到感动观众的效果,只能制造一个悲尾的“底”。如果还把相声分为讽刺型和歌颂型,放眼望去,传统加现代千段以上的相声中,恐怕只有少数歌颂型段子勉强符合笑中带泪的标准,但几乎也没有十分知名的作品。
讽刺型相声中塑造的人物,不论是新作品中的马大哈、万能胶、王德成和丁文元,还是传统相声里的张好古、贾行家,他们的行为怎么反复回味都不会让观众落泪,这些作品就算不上好作品了吗?大师们的表演就不经典了吗?歌颂型作品中,观众回味时当然可以为建设成就激动得落泪,为英雄人物的贡献感动得落泪,但也可以为成就而欣喜,为英雄所鼓舞,那么没落泪的观众就不是好观众了?也应看到,相声中还有不少中性的文字游戏类作品,《反正话》《对春联》《金刚腿》,褒贬色彩不强烈,更多是文字中的趣味,也与笑中带泪无关。总之,以含着眼泪的笑声作为好相声的标准,对作者、演员、观众都难度太大。
我想,倡议书强调“含泪的笑声”更多是要表达相声应当有高尚和健康的内容。旧社会相声演员表演荤的(不健康)段子,还知道不让“堂客”(妇女)进园子,如今有些演员的表演,“牙碜”都不足以形容。可对我而言牙碜了,对有的观众却说正合口味。这应当怎么解决?
由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准则或者质量标准,在国内外都是通行做法。曲协本身即负有规范行业标准的职责,既然发现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倡议的方式指出,就不应停留在只是开座谈会和号召的层面。从多年前的“反三俗”开始,始终未见到一个为大部分观众所接受的对“俗”的描述,以及为大部分演员所认可的具体可操作的行业规则。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只能是我说俗、真俗,他说不俗、一点都不俗,最终莫衷一是。
炒作是娱乐圈通病,最近与曲协倡议几乎同时发生了男团选拔节目的粉丝应援问题,以节目组和赞助商道歉、节目停播的处理方式暂告一段落。该事件的影响非相声可比,但曲协会为相声发一个倡议,正说明相声比其他曲艺发展得更好,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当年为了维护团队、维护角儿的权威的某些手段,如今被再次找回来,虽然看似行之有效,也要提防被反噬。民间相声团体的问题,从业人员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判断,没有谁愿意相声界出现“倒奶应援”这种为社会普遍反感的事件,自省总是必要的。
辛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