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撤摊、事激增,防控虚晃一“枪”?
防疫常态化别让形式主义绊倒
时下,各地纷纷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疫情防控已从战时状态进入常态化管理状态。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一些地方,随着社会秩序恢复正常,曾支援一线防疫工作的人逐渐撤摊子,返回各自工作岗位。一线防控人员数量急剧减少,而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等又加大了防控工作量,许多长期坚守一线的基层干部感到不堪重负,无奈之下免不了以形式主义应对。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891748", container: "_i630znox87b", async: true });[img]//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m.js" async="async" defer="defer" >
防疫降级,基层工作量却翻了不止一番当前,各地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一再下调。许多省份降为三级,个别省份已降为四级。社会经济逐步恢复正常。
不过,社会秩序的恢复让基层工作量增加不少。北方某市一名社区干部介绍说,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干部每天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疫情严重时小区是封闭状态,一天的人员出入量只有十几人次到几十人次,但现在人员、车辆完全恢复正常了,一天测量体温上千次。”
华北某省农村也面临类似情况。半月谈记者走访的一个村有二三十名货车司机在全国各地跑长途运输。复工复产后,村干部每天得拿出几个小时联系、统计司机的行程路线,看其是否做过边境贸易、有无去过高风险地区等。
“一级响应时,大家憋在家里,这就像风筝抓在手里,飘不走,也省心;现在相当于把风筝放出去,接触面广了,村干部就得天天找他们。”这个村的村支书说。
更严重的是,复工、开学等带来风险叠加,致使基层防控工作量激增。
沿海某市一名街道办干部对半月谈记者说,当地小学开学时,街道办抽走4名干部去小学门口站岗,确保学校的防疫工作到位。近期当地又将开展一项全国性荣誉的争创工作,“原本街道的工作量就很饱和,现在所有工作都得考虑防疫,基层的工作量翻了不止一番”。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基层单位的防疫工作仍然靠“人盯人”的办法,防疫措施并未随着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降级而出现较大变化。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已经盯不过来了。”
摊子撤后形式主义抬头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上级部门下派干部出现了撤摊子的现象,一线的防疫人员数量在直线下降。在工作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基层活多了,人少了,疫情防控的形式主义做法也开始抬头。
半月谈记者在东部某市一个街道办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当地一线防疫不仅有街道办、社区干部和综合执法队人员,还有市级下派干部和志愿者队伍,最多时达800人左右。这些人承担起社区防控、企业防控检查与帮扶的大部分工作。
然而,进入5月份后,大部分市级干部调回本单位,志愿者群体中一部分年轻人也返回工作岗位,一线防疫人员锐减过半,目前有400人左右。更让街道办人员哭笑不得的是,曾经下沉的市级干部“在基层是干活的人,回到市里成了派活的人,返岗后随即就派下一堆活来”。
在一些地方,市级部门还会从基层“抢人”。日前,北方某地一些部门以人手不足为由,将下派至社区的选调生长期借调回原部门参与工作。经基层反映,当地相关部门又把选调生“返还”给社区。
工作量加、一线人员减,造成一些地方防疫工作流于形式。以最基本的测量体温为例,一位社区干部描述疫情发生以来的变化:疫情防控初期,用体温枪测量每一个手腕,登记体温,询问近期是否去过高风险区;复工复产后不久,只测体温,看一眼是否发烧;应急响应降级后,虚晃一“枪”,看也不看,催人快走,别堵在小区门口。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说:“在低风险状态下,采取超常措施,百姓的配合程度可能会慢慢降低。社区防疫人员在盯防的时候,随着人流量的增大也变得很无奈,想到目前已经是低风险地区了,应对也就不像原来那样严密,久而久之变成一种形式主义。”
基层呼吁防控措施“随需而变,随时而变”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不少地方喊出“疫情防控压力不减,生产发展一步不落”的口号。基层干部反映,基层压力一直很大,基层人员身体严重透支,做好疫情防控与生产发展,需要更科学、更精准的防控办法。
部分基层干部呼吁,随着响应等级的下降,基层的防控措施需要相应调整。一位街道办干部认为,随着疫情防控从战时机制向常态化转变,基层防疫工作哪些需要加强、哪些需要弱化甚至减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指导方案。
马亮认为,超常措施终将面临天花板,必须尽快转变旧思路、研究新对策:“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是变化快,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也需要随需而变,随时而变。”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延续抗疫初期的大部分措施,24小时值班上岗,这让基层干部身心疲惫。
“上级部门怕出事后追责,不敢轻易调整防控措施,但一味强化基层压力并不一定有好效果,关键要做到精准防控,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基层干部说。
同时,应加快推进基层的科学防疫工作,取代人海战术。
南开大学一位专家说,目前基层防疫的主要力量仍是人力,需要加快推进基层防疫的科学化力量,这不仅有利于减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基层干部的负担,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基层治理现代化。他提醒说,这项工作不能因为防疫形势好转半途而废。
基层干部还迫切希望改变“运动式”的防控思维,而以常态化防控的应对举措,减轻基层负担。
基层干部反映,应急响应级别下调前,各级干部一窝蜂涌向基层,下调后,又呼啦撤走一片,这种“运动式”防控措施违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
一些城市以干部下派工作常态化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值得推广。如天津市一些部门分批次有组织地轮换市级下派干部,有效加强了基层防疫力量。
基层干部认为,这将改变多年来上级“只派活不派人”的状况,夯实党的基层组织,逐步解决基层“活多人少”的矛盾。(记者 王井怀 高博)